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无学?我们采访了10位毕业学生|关注

人大新闻系 RUC新闻坊 2020-09-04




5月15日,关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取消本科”的消息在互联网广泛传播,引起了关于“新闻无学”、“新闻人才培养方式”的热烈讨论。新闻传播学是否需要系统而专业的学习?在大学学习中,新闻传播学到底带给我们什么?在新闻传播学的教学过程中还欠缺什么?


本期RUC新闻坊采访了10名新闻传播学毕业生有关新闻学习与就业的话题,以期为读者提供解答上述问题的多元角度,也供未来有志于选择、从事新闻传播学的读者参考。







01

目前从事什么工作?


马俊岩 2007年本科毕业 新闻学 在人间主编

我现在担任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主编。“在人间”是凤凰网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牌栏目。此前工作时间比较长的有两份工作,一是曾在人民日报旗下《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做过4年图片编辑;一是曾在新浪网做过6年高级编辑,主编一个以文字解读历史影像的栏目《记忆》。我现在每天的日常工作是找选题、约人拍摄写稿、编稿。


KK  2020年本科毕业 新闻学 腾讯资讯运营部

我现在在腾讯资讯运营部的内容运营岗位,日常工作是负责新闻插件个性化内容的推送,包括内容审核、热点推荐以及相应的推送策略调整等等。


李嘉图 2018年硕士毕业 新闻与传播 新华社音视频部编辑

现在从事的工作是新华社音视频部编辑,每天的工作安排是处理新华社国内外分社记者的来稿,进行视频剪辑和播发。还有一些工作是策划重点选题,并与分社记者对接。媒体的工作时间不固定,我们都是排班制的,一周不加班的话是五个班,可能是白班,也可能是夜班。


果粒子 2019年本科毕业 传播学 字节跳动用户增长

现在在字节跳动做用户增长,主要是为产品提供用户增长支持,包括广告素材创意,数据分析,用户分析,渠道拓展等。


冯倩 2016年硕士毕业 全球媒体与文化产业 爱奇艺综艺节目宣传项目经理

我在毕业后一直从事娱乐内容宣传推广工作,现担任爱奇艺综艺节目宣传项目经理。

我的工作内容是节目传播,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和睡前最后一件事都是看全网的热点。如果有项目的话,需要根据项目情况来跟录制、做传播规划、节目上线传播,节目结束后复盘;没有项目的时候,大概是看最新各平台、品牌的营销及传播,自我学习充电,以及一些日常工作。


Esther 2019年本科毕业 广告学 阳狮广告公司客户部AE(Account Executive)

我目前日常主要做一些客户执行工作,包括前期策略沟通、后期创意brief等内容。工作上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做竞品报告的时候,对比了10个品牌近3年海量的传播内容。并且从中发现了其他品牌的传播规律,也总结了自己品牌值得借鉴的地方。


黎明 2019年本科毕业 新闻学 公务员

我现在在青海省曲麻莱县做一枚基层公务员。这是祖国最偏远的地方之一,黄河就是从这里发源的。这里属于六类艰苦偏远地区,比这里更艰苦的地方就是无人区了。我所在的岗位是秘书岗位。每天就是写写材料,就是工作简报,请示报告,工作总结等等,我还给几个先进个人写过通讯稿,偶尔开开会。


Epimetheus 2019年本科毕业 新闻国际政治 信息流视频内容策划

毕业后,我做过自考讲师、直播卖课讲师、信息流视频内容策划。自考讲师时期每天的工作就是备课、讲课、做课程研发。直播卖课阶段就算是开始创业的阶段了,日常是研发课程,改课和给领导讲课过课。现在在做教育类信息流视频内容策划,主要是根据用户画像来改善视频素材以获得更多的流量。


呼呼 2018年本科毕业 新闻学 教育机构语文学科负责人

我目前是一家教育机构里语文学科的负责人,教初高中课程。除此以外,我还需要统筹教研,也就是带领老师过课;其次要负责教材的研发以及一部分的招生工作。同时我还在一所小学里代课当班主任,需要管理所有的学生,填各种各样的表格。


小王同学 2019年硕士毕业 新闻学 审计

我现在在四大做审计,每天的工作状态就是早上八九点进入公司,然后开始查账,翻每个公司的财务凭证、倒腾Excel表。尤其现在要出一季度报,比较忙的时候是没有时间午休的。吃完饭之后又对着电脑,从中午一直干到晚上。吃完晚饭后稍微休息一下,又要开始对报表。工作中间如果缺数据的话,还需要和企业的财务对接。



02

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马俊岩 在人间主编

总的来说,2020年疫情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作为一个编辑,这个除夕夜我是在通宵编稿中度过的。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开始,直到大概3月中旬,我几乎没有休息过。每天关注疫情,约稿、编稿,充实、痛心、紧张、忙碌。我们平时每周一期,疫情初期几乎每天一期,记录一个个普通的个体在疫情下的遭遇。这些文章获得了读者极大的共鸣,有的文章甚至刷屏,这是我此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也是在这段时间,人大新闻学院当年埋在我心里的那颗种子发芽了。虽然有些晚,但“It’s better too late than never”


KK 腾讯资讯运营部

目前为止最大的感触还是四个字吧,学无止境。过往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握确实能够帮助你迅速适应新的环境,但靠吃老本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持续不断的“厚积”,才能满足必要时候的“薄发”。而且走出校园以后,少了许多约束,想要沉淀同时需要很强的自驱力


冯倩 爱奇艺综艺节目宣传项目经理

做节目传播基本每天都有新挑战,最近这几天印象深刻的是节目录制期间为防止粉丝聚集路透节目内容影响后续传播驱赶粉丝/代拍的时候,被粉丝指着骂吧。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新闻理想,对文字表达的兴趣,亦或是各种客观原因,将新闻学子带上这个专业的道路,然而在大学里真正接受新闻教育之后,对专业的理解和职业的规划,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变化。








03

为什么选择新闻传播


KK 腾讯资讯运营部

之所以选择新闻专业的原因就是不需要学复杂高数,再加上我大学前一直很喜欢播音主持,所以就来到了新闻学院。刚刚开始读大学的时候是想要做一名记者的,我想大部分新闻学子在某个时刻都曾经有过自己也要“铁肩担道义”的这种热忱吧,幻想着自己能够帅气登场,去批判黑暗、匡扶正义。随着年龄增长,我意识到由于我个人的性格原因,像和人深入交流、坚定表达这些事情对我来说做起来会有一些困难。所以从大三的实习中,工作重心就开始向运营方向慢慢转移,做一线记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可能是更适合我的角色。


李嘉图 新华社音视频部编辑

当时选择新闻传播的原因是对新闻专业比较感兴趣,觉得学习新闻可以离真实更近一步,或者说有助于锻炼自己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当时向往的职业不一定是做记者,也可以做记者,但是想做偏向纪录片一类的视频内容产品。


在工作之后,对新传专业的认识和职业规划也有过转变,因为学习新闻和从事新闻职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情,尤其在真实地从事新闻业之后,一些实操的经验也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影响。


果粒子 字节跳动用户增长

当时具体原因是喜欢文字表达,觉得从事新闻工作还不错,可以做一些有社会价值的事。当时向往的职业主要是媒体行业,但是那个时候我对社会分工认识不深,能想到的工作也不多。


冯倩 爱奇艺综艺节目宣传项目经理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就坚定了想学新闻学的想法,那时候还是传统媒体的时代,想做记者,想报道社会不公平的事。后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再加上自己去了报社和电视台实习之后,发现现实其实挺残酷,即使做了记者,做的也可能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也发现随着媒介方式的拓展,新闻专业的就业范围越来越广,其实也在拓宽自己的选择方向。


Esther 阳狮广告公司客户部AE(Account Executive)

说起来挺尴尬的,我是被调剂去广告学,最初没有什么职业规划,只是听父母的意见说学会计会比较好找工作。我大学也修了会计学,最初的职业规划也是会计。但是真正学了以后,每天面对枯燥的数字,发现还是广告学比较有意思。


呼呼 教育机构语文学科负责人

选择新闻专业是因为曾经希望以后能成为战地记者,向往的职业也是记者。这个想法的转变发生在大学里负责筹办一次新闻采写大赛的时候,我跟行政部门闹了点不愉快,我觉得可能没有办法承担这么伟大的工作,我希望能够有一个工作的环境是相对单纯一些的,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的。


黎明 公务员

我本来是想着去做记者,可是经过大学四年的经历,我觉得这个职业太理想化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并非只有黑和白,而且随着阅历的增长,我觉得仅仅做一个记录者还不够,要融入现实,才能真正理解那些灰色的事情。所以毕业的时候我觉得还是找个踏踏实实的工作比较好,而且当时想着能够回报家乡,就考公务员回青海了。其实现在也算是在从事我的理想行业吧,因为我帮很多人记录他们在祖国偏远地方艰苦奋斗的故事,传递了正能量


小王同学 审计

当初选择新闻传播专业其实也是意料之外的事儿,高考没发挥好,北大梦破碎了,所以当时就想着在人大选个专业,听说人大新闻还不错,就选择了新闻。其实大一大二的时候,我还是对干新闻充满信心的,但是一方面充满信心,一方面又一直有疑惑,因为2010年,我上大学的时候,微博自媒体就开始兴起了。有思想前卫的同学问老师,我们这种新闻院系毕业的同学去媒体之后,除了上手快之后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优势?


当年自己还是很向往能做一个好记者的。后来发生转变,最直接的原因还是觉得发展前景不明朗,传统媒体被自媒体冲击得这么严重,不知道干这行能不能干成上一代人那样。但如果去做自媒体的话,我和一个师兄也尝试过,后来觉得走创业的路线风险太大。而我属于想找一个好的企业或者是事业单位安稳上班的人,所以最后没有选择传媒行业。







不论日后是否从事新闻工作,当初在大学里上过的每一堂课,遇到的每一位老师,都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新闻学子。当他们踏出校园走向工作岗位后,回看这段岁月,才后知后觉,当年的不经意甚至成为了受用一生的信条,同时,工作后看大学的教育,他们提出了一些更适合职场的建议。








04

在学校的学习经历给你带来了什么?


马俊岩 在人间主编

当年在学校,张征老师的新闻采访和写作,高钢老师的高级新闻写作课,杨保军老师的新闻理论,马少华老师的新闻评论课……还有胡百精老师、周勇老师、高贵武老师、王润泽老师、赵永华老师、任悦老师,很多老师都是对新闻传播这个职业抱有理想和情怀的,他们的课曾深深感染和打动我。


那时候,我们有纸质版的《新闻周报》,就是在新周期间,我拥有了做调查报道的初步体验;也知道了相互协作。同学们也都积极参与新闻周报的工作,我记得,我的同学刘芳是《新闻周报》的主编,她后来先后在《瞭望东方周刊》和《财新》工作,是一名出色的文化记者和编辑。


那时候,学院对同学们的毕业实习也都非常重视。我有幸去了中国青年报实习,认识了一些可敬的前辈,他们对真相孜孜以求的精神一直影响和鼓励着我。


那时候,我们2003级每个同学都有一件白色文化衫,前面是蓝色的“你最纯真的新闻理想”,就是这几个字,让我至今想到,仍心潮澎湃。我知道,我们级很多同学都还保留着这件文化衫,虽然大家各自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内心深处,都还有一丝“最纯真的新闻理想”。


KK 腾讯资讯运营部

课堂里学习的知识让我在审核新闻和选择热点的时候,能够比同期非本专业的实习生更准确快速的做出判断;得益于在校期间参加的学生工作,让我能够在职场工作中更加灵活的和各部门同事进行沟通,有自信不怯场;老师和同学更多时候能让你变得清醒一些,无论这个人你喜欢与否,看看大家最近的动态或是作品,就能压下心里因为工作上一点小进展就冒出来的沾沾自喜,好像有一个小人揪着耳朵说“看看吧你还差得远呢”。在校的这些经历带来的影响不是在当下能够感知到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就是在我回忆的时候才能意识到“噢好像是这样的”。


李嘉图 新华社音视频部编辑

新闻学院的老师们都非常杰出,他们的治学态度会影响学生们的做事态度。至于同学们就更不用说了,都非常优秀,其中从事媒体还是很多的。从人大新闻出来再从事新闻是很有自豪感的一件事情。学校出身对自己来说是很有优越感的,并不次于清华北大,你会发现媒体圈子里面处处是自己的校友和朋友。

 

Epimetheus 信息流视频内容策划

在校学习经历我其实不太记得住一个细节的点。有句话是,你所看过的每本书听过的每句话上过的每堂课每一个人每一个老师给你的启发和思考,都共同成就了今天的你。


我领导给我的评价是三个特点,学习能力极强,资料搜集能力极强,创新能力极强,我认为这些能力都是整个大学阶段整体带来的。这个能力应该是每个人大同学在写论文,课程实践、比赛、团体活动等等事情中必然会练就的。比如我很感谢各种做pre的机会,真的是一夜学习一夜整理,然后再展示出来。给了我锻炼表达的能力,这其实很难得。表达能力是一个整体性的,有输入有输出的过程。这就是综合能力的一种,也是人大会培养的。


冯倩 爱奇艺综艺节目宣传项目经理

新闻学的学习和各种论文的写作对工作的帮助其实是非常大的,例如做项目背调、查找资料、抓取热点、做传播规划、做复盘这些工作中,可能会用到金字塔原理,可能会用到沉默的螺旋,这些理论在学的时候不觉得,等回过头来思考的时候,发现原来都是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到的。


黎明 公务员

如果有未来从政的想法或者打算的话,新闻专业系统学习的影响是特别特别大的。就拿我来说,刚开始写简报的时候,我已经接触过并且写得还不错的,懂得运用在学校里学的框架,可以一气呵成。可我的其他同事就无从下笔,写好了之后可能也会发现缺一个结尾。


新闻学专业学习的这几年带给我的影响绝对是一辈子的。学过新闻的人在看待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或某些现象的时候,所呈现的思考方式是跟其他人不一样的。而且学新闻的人都比较理想化,这种理想会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有一种实现自己抱负的想法,而不是混吃等死,莫名其妙地你就会热血沸腾,这肯定也是这个专业所带来的一些影响吧。


呼呼 教育机构语文学科负责人

我觉得新闻和语文都属于文学范畴,二者是共通的。


虽然没有实现曾经的梦想成为记者,有一点点遗憾,但我并没有后悔学新闻。我觉得这四年过得挺开心的,也去做了一些采访,也算是小小地实现了。其实这段时间我也在思考,如果我不做老师了,我可能还是会去从事编辑之类的职业吧。


小王同学 审计

虽然我没做新闻相关的工作,但我觉得人大新闻教育是让我受益终身的,我也非常感激。


比如,我非常感激周俊老师,因为他确实在认真地教你批判性思维,教你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起这些能力,我觉得他传授的内容其实都不那么重要,因为这些知识隔三年隔五年全部要更新换代一遍。


第二个我要着重感谢的是马少华老师,他的评论课讲得非常精彩,他教会了我们要好好讲道理。在工作中,你要说服你的领导,要说服你的客户,你不一定要会写新闻评论文章,但是你跟人辩论和说服别人,是你不可避免的事马老师始终坚信,人和人之间是可以真诚地交流的,我也特别赞同他这点。所以马老师是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他身上一直有那种谦谦君子的风范。



05

你认为大学新闻教育还有什么需要完善?


李嘉图 新华社音视频部编辑

大多数用人单位肯定都是要求实操技能非常过硬,但这在专硕培养的过程中体现得很不明显,课上所学的东西对实际工作的用处不大。学校教育更多的用处还是在于锻炼思维能力和培养学习能力方面。


其实工作两年之后,就我个人感受而言,很简单,就是多实操,学生应该基于自己的实操项目进行理论总结和反思。因为业界明显要比学界超前很多。而且就业界情况而言,也不是简简单单非得用新闻学理去规定它,就一定能用得上的,有些时候现实情况复杂多了,约束会多很多,所以不能在学校把新闻专业说得太理想化。


其次就是多一些专业技能的学习吧。要么对某一门人文学科比较精通,比如说哲学、社会学或者政治学,要么对一种新闻之外的实操性技能比较精通,比如数据处理能力或者编程等等,这都是很有利于之后从事新闻的。


冯倩 爱奇艺综艺节目宣传项目经理

新闻学的课程其实更偏理论,在实际工作的时候,只有工作了几年才能适应。实践真的非常重要,尤其现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提高自身竞争力太重要了。我当时并没有接受过这类新媒体的课程,研究生的时候在国外学习的都是国外的比较经典的案例。但是国内发展非常快,如果我不是平时就关注娱乐行业且有粉丝文化的课题经验(那时候粉丝文化研究还在起步阶段),可能就不会顺利得到这份工作。所以要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方向然后看岗位用人需求来完善自己


Epimetheus 信息流视频内容策划

回头看学校的内容,它首先必然是与业界脱节的,业界在思考什么和学界在思考什么是完全不同的,可能会有交集,但是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向都不相同。这就影响同学们对于真实世界或者说学术以为世界的认识,相对来讲刚找工作的时候都会比较单纯,所以业界应该被引进大学,不一定非得是功利导向,仅仅作为一种观察也是有帮助的

 

小王同学 审计

不管是新闻还是金融,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现象都很严重。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很多业界老师告诉过我们这个残酷的现实,比如说做法治新闻,他们更喜欢要法学出身的。其实也不能怪学校和老师,因为业界变化特别快,但学校的教材和理论是需要沉淀的。


现在的专业课程肯定是要跟着这个时代变化的,但我觉得也不能把大学课堂变成讲座,那其实跟企业搞岗前培训没有什么差别。大学恰恰是要坚持素质教育为重,不能变成一个技工学校,应用型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在工作中边干边学来掌握。大学里最重要的还是读书,让大家多读一些经典的理论,这是奠定人的三观的基本。一个人不管是否从事新闻工作,都处于拟态环境中,都要跟互联网信息接触,所以偏重于阅读量扩展的课程不能放弃。


我觉得可以减少理论课的课时,同时也意味着同学要在课下去做更多的工作。如果把重点放在PS这些纯技术的课上,我觉得真的是没有什么意义。当时我上大学的时候特别希望老师能多教点技术,觉得讲理论太空,但我现在反过头来觉得老师是对的,因为技术性的课程,你可以在淘宝上买到,完全跟着一步一步学就行了,根本没必要让人大这么出色的老师去教这么基础的东西。


最后我觉得新闻学院的同学虽然是文科生,但是有必要学习一下编程。尤其以后是近年来数据新闻逐渐兴起,不会编程的话就很难办了。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依靠自己去学,学校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想学的时候能够很低成本很便捷地获取。说实话,现在网课那么发达,大学应当提供只能在学校里才能够提供的教育。


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本期编辑:陈敏睿、傅中行、马懿欣



往期回顾

一苇慈航:自杀干预在中国 | 数据新闻系列

废墟探险,城市郊游 | 毕业设计

故乡江城:在万里之外|毕业设计

2020年普利策新闻奖今晨公布|早起福利

驰援武汉34天:这是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选择

盘点 | 抗疫“艺“起来,艺术如何参与抗疫?

与它有关的17个故事 | 世界读书日策划

报道全球大流行病:记者面临的挑战 | 编译

梳理45起性侵事件报道,让我们聊聊真相与边界丨特别策划

“认识真相是一个漫长而崎岖的过程”丨访谈

封在武汉,我每天都在救人和自救 | 毕业设计

云答辩,实验难,我的毕业论文/设计怎么办?| 毕业季

特别策划
求助者画像 | 肺炎报道 | 武汉来稿
疫情故事 | 新年献词 | 澳大利亚山火
伤医 李子柒 | 抖肩舞 |  主持人大赛
高以翔 | 双十二 大学排行 | 申报广告
小欢喜 | 利奇马 | 埃航事件 | 甘柴劣火
原生家庭 | 圣母院火灾 | 基因编辑婴儿
记者节快乐 | 信息之美奖 | 周杰伦新歌 
第19届美国网络新闻奖作品解析(上)
第19届美国网络新闻奖作品解析(下)

技术前沿
AI世界 | 相关性驱动报道 | 新闻业算法变革
记者行业 | 自动事实核查 | 媒体未来技术
最佳杂志封面 | 品质新闻 | 记者新技能
传媒市场的18个趋势 | 在线评论与可信度

报道规范
流行病 女性记者 | 社交媒体信息引用
家庭暴力 | 强奸和性暴力事件 | 环境报道
报道地震 | 采访儿童 | 枪击案 | 核辐射 

趣闻杂谈
“转发锦鲤” | 新闻史手迹 | 双十一的心理血型 
家长进游戏群 |年度热词“有毒” | 亲友群辟谣

数据新闻习作
角膜捐献 | 卡车司机 | 北京月嫂 
男性医美 | JK制服 | 相声新江湖
古风音乐之辨 | 赴美抗癌 | 临终关怀在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